中和储能公司获红杉种子基金近千万种子轮融资
分类:公司动态
- 作者:中和储能
- 发布时间:2022-04-12
【概要描述】致力于长时储能技术的深圳市中和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储能)近日完成了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投资的近千万种子轮融资。
致力于长时储能技术的深圳市中和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和储能)近日完成了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投资的近千万种子轮融资。
中和储能由谢伟博士于2021年创立,并担任首席科学家。创始人谢伟本硕均就读于清华大学化工系材料专业,2011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化工博士学位。谢伟博士在过去的十余年先后担任美国联合技术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时储能公司Form Energy首席研发科学家等职位,负责各种长时储能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其中主持研发的全钒液流电池项目于2013年获得全美年度100研发大奖。
2021年,在全球陆续出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储能行业全面爆发,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装机规模高达数百兆瓦级的储能项目。在中国,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各省市区政府相继出台了对新能源装机的配储要求,其要求储能的时长从2小时到4小时不等,相比于2021年前的1小时或无时长要求,国家政策已开始向中长时储能区间移动。
麦肯锡于2021年发布了全球长时储能白皮书,在书中指出:全球现在并未按照预想的进度在控制暖化不超过1.5摄氏度的道路上前进,要达到这一巴黎协定所制定的目标,人类需要在各行各业尽最大可能进行减排。而占到全球三分之一碳排放量的电力行业必将是这场全球减碳战役的主导,且需要在204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需要部署85TWh-140TWh容量的长时储能系统来保障新能源发电渗透率达到60%以上,这一规模的长时储能装机总计需要1.5万亿-3万亿美元的投资。根据中国发电量在全世界的占比来推算,未来中国长时储能市场规模将占到全球长时储能市场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巨大的长时储能需求背景下,比尔·盖茨创立的突破能源基金近几年投资了多家长时储能技术公司,包括Form Energy,ESS,Malta, Quidnet Energy等。其中于2017年成立的Form Energy去年完成了最新一轮2.2亿美元的融资,而研发长时液流电池技术的ESS公司已于去年在美国成功上市。借助COP2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契机,突破能源基金于2021年推动成立了全球长时储能理事会,致力于推动长时储能技术在全球的研发、生产及应用。理事会成员包含了23家研发生产长时储能技术产品的公司,中和储能也在近期的一项讲座课程里对这23家公司的技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中国发布的”3060双碳”目标让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加速提升,其带来的配储需求让储能市场也变得异常火热。然而,当前市场上能全面满足安全、低价、长时、部署灵活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尚不多。中和储能共同创始人兼CEO康志伟认为:“虽然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电化学储能装机使用的都是锂离子电池,但是有两个因素会限制其进一步的大规模应用:一方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无法完全根除,这从最近几年全球多处大型锂离子储能设施发生安全事故可以看出,装机规模越大其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就会越高;另一方面,受制于锂资源的储备及开采有限,以及动力电池的强劲需求,锂离子电池的价格未来恐难以维持预期的下降趋势,将让其价格在储能应用上无法承受。”
中和储能在此大背景下创建成立,立足于研发、推广与应用电化学储能技术,旨在通过长时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公司将依靠谢伟博士在长时储能领域的丰富经验不断发展创新技术路线,研发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材料及储能系统,实现规模化生产 “长时间、低成本、更安全”的储能产品,力争未来让长时储能加风光发电的成本低于火力发电,最终实现清洁能源全面替代火电的宏伟愿景。
红杉中国已布局新能源及储能产业多年,并于去年与远景科技集团共同成立了总规模为 100 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中和储能CEO康志伟表示与红杉中国的合作将为公司开启更广阔的市场,加速公司在技术转发方面的进度,从而推动公司产品的早日上市。为达到以上目的,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优秀人才引进、专利产品中试等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