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加速全球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标准与规范进程
分类:前沿资讯
- 作者:中和储能
- 发布时间:2025-03-14
【概要描述】中和储能设计制造的电解液电化学还原制备系统,深度融合公司领先的电堆与电解控制技术,极大提升电堆的运行稳定性,有效保障了电堆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替换成本,为钒电解液制备产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技术方案。
据外媒报道,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行业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钒液流电池(VRFB)电解液标准和规范的项目(简称:IEC项目)。
国际钒技术委员会(Vanitec)对IEC项目发表评论:制定VRFB所用的电解液的全球标准和规范对于该技术的前景“至关重要”。Vanitec表示,目前钒电解液缺乏一致的全球标准,正在导致质量差异和生产效率低下,并可能带来性能问题。同时指出中国目前在全球VRFB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虽已制定钒电解液国家标准,但其对五氧化二钒原料的纯度标准范围比IEC项目范围更广。
此外,钒作为电解液生产原料可通过原生矿藏开采,也可以作为钢铁生产的副产品生产,后者是中国占据全球主导地位的部分原因,而巴西、南非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拥有全球1/3原生钒资源)则聚焦原生矿床开发。
目前VRFB产业在不同市场存在较大成本差异,BNEF表示,2023年中国完全安装的液流电池系统的平均成本约为423美元/千瓦时,而全球其他市场的平均成本高达701美元/千瓦时,进一步说明标准化和规模化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液流电池行业参与者和倡导者认为,钒液流电池凭借超长循环寿命(25年以上无容量衰减)和本征安全性,正被定位为锂离子(Li-ion)的潜在替代方案。其通过将电解液储存在独立罐体中,功率与容量解耦设计,这意味着扩容仅需增加电解液容量,而无需像锂电系统增加电芯堆叠及相关电力电子设备和其他配套系统(BOP)设备(如热管理系统),这种设计不仅降低了边际成本,且避免了锂电热失控的安全隐患。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在2024年5月的调查强调,液流电池在更长的放电持续时间内更具成本竞争力,特别是在全额定功率下放电持续时间可达 12 小时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钒电池有望在中长时储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全球能源存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