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能源研究院:全钒液流电池隔膜难题实现突破

分类:前沿资讯

 - 作者:中和储能

 - 发布时间:2024-04-11

【概要描述】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发布《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2024》。

近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主办的2024年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在会上发布《新型储能发展分析报告2024》

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延续上一年飞速发展的态势,装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40%。其中,10万千瓦及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超50%,新型储能电站开始呈现集中式、大型化趋势

通过对我国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发展形势梳理总结,考虑到新型储能在建规模和建设进度,同时考虑到部分项目进度与新能源项目并网进度同步,综合研判,2024年年底国网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6000万—6400万kW左右,粗略推测全国规模将达到7200万—7500万kW左右。

报告指出,在储能规划目标方面,全国已有29个省市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新型储能的装机目标,总规模超9000万千瓦。截至2024年9月,24个省份和地区调整了电价政策,通过调整分时电价,各地用户侧储能经济性有所改善。山东、新疆、内蒙古、甘肃和河北已开展了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探索,其中内蒙古、新疆和河北为新型储能电站设置了专门的补偿标准,山东和甘肃依托电力市场给予新型储能电站容量补偿。另外有26个省区明确了新能源配储的要求,要求多为按照不低于光伏及风电装机容量的10%~20%,时长2小时或4小时配储。

报告中还提到,随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初见成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锂离子电池储能电芯以280Ah为主流,并向300Ah+、500Ah+更大容量跨越、更长寿命、更高安全方面迈进,系统集成规模突破了吉瓦时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处于百兆瓦级试点示范阶段,电堆及核心关键原料等自主可控,电池隔膜难题实现突破。新型压缩空气储能处于示范建设向市场化过渡阶段,聚焦压缩与膨胀等关键环节技术优化,推出首个300兆瓦级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膨胀机,系统成本降低20%至30%,效率提高3%至5%。飞轮储能在阵列式集成设计上取得突破,面向电网侧调频应用的单站30兆瓦级示范项目正式投运。钠离子电池储能处于试验试点阶段,已通过自主创新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于百兆瓦级大容量储能电站。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分布式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胡静在发布报告时介绍,近期新型储能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新型储能产能扩张有所减缓,产业竞争升级,创新成为破局的关键;二是新型储能从“重配置”到“重应用”转变,配置方式逐步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需求驱动;三是构网型储能技术受到关注,长周期储能技术布局提上日程从中长期来看。若考虑延续现有各地区新能源配储比例要求,预计2030年国网经营区新型储能配置规模可达1.9亿千瓦;若以新能源消纳为目标,以电力电量平衡为约束,预计2030年新型储能规模需求为1.2亿~1.6亿千瓦。

产品系列: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BMS
液流电池-非氟离子交换膜
LAB系列研发示范装置
储能系统度电成本计算器NeLCOS®

更多阅读:

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的国产化及非氟化进展

水性有机液流电池用隔膜:进展与发展方向

欧盟、美国推出禁氟塑料法案,含氟隔膜未来如何替代?

国内首次提出政策支持非锂电化学、本质安全的储能技术发展